80后的杜颖异是黎明化工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时的同学听说她找了位院士导师,一点儿也不羡慕,说“你这也就是个虚名。估计也见不了几回面。”想想以前听人说过,如今生源好的学校一位导师同时带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很少能亲自指导,有时一年也见不了几回面,小杜心里也有些没底了。
可与导师接触一年多后,小杜发现自己是个幸运的学生。今年年初本科同学聚会,还有人问她“你见过你导师没?”小杜开心地回答“见过啊,一周至少见一次。”小杜心里默默地想,这位“80后”老师带给她的感动哪里只是一周见一次面那样简单呢。
她的“80后”导师是这里的原院长、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不少人以为培养学生对李俊贤这位在我国化工领域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来说只是挂个名,可他却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感情。“我们的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多关心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火箭推进剂事业的未来,他竭尽全力将自己毕生所学和掌握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后来人。
前年冬天,因为颈椎错位李俊贤住院了。几天没见到老师的小杜这天拿着一些资料去办公室请老师的秘书程磊帮忙打印,在办公室听说老师刚刚出院。她心想,还是先不打扰,过几天再去汇报工作吧。正想着,看见带着颈托的李院士走了进来。
小杜刚问了一句老师的病情,李俊贤就把话题岔开了:“你的课题这几天怎么样?”
小杜记得那天天很冷,可是没想到李院士听说她来,会专门从家赶到办公室来看她。这样的事不止一次,有一次李院士出差回到洛阳,小杜还没去汇报,李院士就主动到实验室找她,问她实验的进展,遇到什么困难,还把自己最近几天搜集的新资料拿给她看。
平易近人、谦和大度,李院士对每个人的尊重让小杜这位80后的小姑娘从心里感动。每次到老师办公室汇报完课题进展,小杜总要赶紧说一句“您留步”,因为83岁的李俊贤每次在她汇报完工作,都要起身把她送到门口,这让小杜很是惶恐。但不论小杜怎么说,一年多来,李老师送她到门口的习惯从没改过。后来小杜听院里的同事说,李院士对谁都这样,即使是院里的勤杂工。
“老师很尊重别人的想法,竭力保护我们年轻人的新想法、新思路。”小杜有时候对研究会有一些“不可行”的想法,但“老师从来不打击我,总是认真地听完我的分析,然后说‘嗯,你可以试试,但是在哪些哪些方面,可能会有困难,一定要注意’。”
除了工作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小杜经常能感受到83岁“爷爷辈”的李院士对自己亲人般的细致关心。
一次,她的一项高压试验就要进行,李院士提前几天叮嘱她:“几十公斤的高压很危险,你一个女孩子我不放心,什么时候做告诉我,我去给你看着。”做实验这天,小杜告诉了李院士,李院士亲自到实验室仔细检查每个步骤后,在旁边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实验稳定后他才走,临走还交代其他科研人员帮忙照看。
新年刚过,小杜和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一起去李院士家看望老两口。一位师兄感慨现在物价太贵,买双鞋都要好几百块钱,李院士特别吃惊,说:“不会吧,我这双鞋才30块钱。”小杜看到,老师脚上还是经常穿着的那双极简朴的布鞋。
一阵暖流从小杜心里流过。她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平凡人的位置,不会以院士、权威自居,他总以一颗真诚、宽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却很少考虑自己的生活。小杜希望自己能不辜负老师的付出,和同辈一起,把老一辈人用心血开创的事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