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参与碳交易试点的企业总计约200家,它们的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1亿吨,占全市总排放量近‘半壁江山’。”
上海将于2013年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7月31日,“中国上海”网站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称,将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立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交易系统,组织开展交易。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知情人士透露,首批试点企业数量在200家左右,宝钢、上海石化等巨头在名单之列。
碳排放交易,是指《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放减量交易。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CarbonMarket)。
为了达到在2020年前将每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较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中国将在2011-2015年间把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减少16%,把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7%。
据业内权威人士称,碳交易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使得减排的成本最低化。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减排主要通过政策、法律手段执行,虽然执行力度很强,但是综合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