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蓝星亦庄基地,有一个20多人的研发团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他们的默默奉献,支撑着企业快速发展。研发中心分会主席陆崖青,就是蓝星北化机研发人员中的一名代表。
我爱我的职业
已经有20多年工龄的陆崖青,对研发中心各项工作了如指掌。当记者和陆崖青聊起“电极”这个话题时,她的脸上满是快乐和自豪。陆崖青从入司的那天起,就喜欢上了电极研发这项工作,这和她所学的专业很接近;20多年如一日平淡而寂寞地工作,实验、实验、再实验,她经历着失败的挫折与成功的喜悦,每当研究出的电极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她获得的是一种有成就感的快乐;当车间每天生产65片以上电极的时候,她满心欢喜。虽然她家离单位很远,但这些辛苦与一个个新项目开发成功所得到的快乐相比却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因为她喜欢上班,喜欢研发中心快乐的氛围,喜欢实验室宽松的环境,更喜欢北化机这个企业。
培养新人其乐融融
陆崖青对新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培育。作为师傅,她总是手把手教新入司大学生做实验,以身作则遵守操作规程。她时常鼓励新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极研究工程师,工作除了细心、耐心、责任心外,还要有创新。”她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年轻人,“研发工作出成绩的固然不少,但是研发注定大多数人一辈子平淡而寂寞,因此心态很重要,对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她把培养新人当作非常快乐的事情。工作中,她像老师一样指导新人工作;生活中,她像家长一样关心新人的生活。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新人就有一种感激之情,留恋研发中心这个良好的氛围。正是她的耐心指导,新人成长非常快。
心灵手巧绘美图
陆崖青从入司到现在,经历了北化机强制循环电解槽、自然循环电解槽、高电密自然循环电解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四代产品的升级换代,参与开发并研究了多种电极。北化机电解槽升级换代的每个阶段对电极要求不同,困难比较多。当时缺乏参考资料,外购电极又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制造自己的阴极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经过研发团队从小试、中试到大试无数次的试验,最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阴极,使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得以解决,试验的艰辛变成了成功的喜悦。2009年,陆崖青参与研发的NBZ-2.7型膜极距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获得中国石化联合会颁发的科技技术一等奖及中国化工集团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开发研制的铬酸盐电解用电极等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学无止境
对于电极研发来说,性能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检测方法的建立尤为重要。原来对有些数据检测不出来,只能委托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来做。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花费大量费用。近两年,公司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检测手段好,数据稳定。但是如何发挥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的研发出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的规范地实验方法。为此,陆崖青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和大家探讨实验室各种方法的建立,目前,北化机研发中心已经基本具备电极各项性能及各种进厂原材料检测的能力,并建立了数十种检测方法,在为电极研发与制造提供准确参考数据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素质。
陆崖青,这个用行动做出榜样的大姐,像一面镜子,使大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她凭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无悔的青春,让生命在基层中流光溢彩。她坚信: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无止者,虽远必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