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管理视角
走出去,中国化工破冰远行——写在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两周年之际
来源: 中国化工集团 时间: 2006-05-09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公司已成立整整两周年。我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波士顿参加卡博特全球董事会,思绪却总是回到国内,特别想起中国化工这一年来的汗水和艰辛,辉煌与梦想,犹如中国化工总部门前广场上高悬的司旗,迎风飘扬。应《信息早报》之约,利用会议空隙写下几段文字,与大家共勉,也算铭文为志。

  回顾一年来公司取得的成就,我们是欣慰的。

  这一年,中国化工真正完成了组建。油气公司、新材料公司、农化公司、国际(控股)公司等一批新组建的公司,在犹如一张张白纸上完成了自身业务架构建设,迅速扩张成为专业领域的领头羊,正和石化、华星石化、昌邑石化、齐化、新疆化工集团、济南正昊、沙隆达、安邦化学、河池化工等一批优势地方企业,整合重组为中国化工旗下的骨干企业,每家专业公司都完成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逾50亿元的组建目标。在中国化工组建和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柱作用的蓝星和昊华,也进一步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这一年,中国化工在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当年有15套新装置开车运行,今年还有12套装置将建成投产。中国化工在基础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如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氯碱、新型农药、军用化学品等领域,不断创新技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哈尔滨石化12万吨苯酚丙酮、太化3万吨TDI、黎明化工研究院年产10万吨双氧水、昊华宇航公司年产10万吨烧碱及10万吨聚氯乙烯、中昊晨光院5000吨有机氟扩建、天津石化8万吨气体分馏、沈化集团年产2万吨糊状聚氯乙烯及3万吨离子膜烧碱、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年产3万吨离子膜烧碱及有机硅单体7万吨扩10万吨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使中国化工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

  这一年,中国化工成功实现了走出去。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和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两大国际并购项目的成功实施,实现了我国传统化学工业在蛋氨酸和乙烯领域零的突破,中国化工也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格局,延长了产品链,搭建了海外经营的平台,真正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

  这一年,全系统的党建工作也成绩斐然。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分两个阶段全面完成。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加强。党建工作在国企的政治优势和保驾护航作用更加突出,并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得以巩固和提高。全系统党员对活动的评议平均满意率达到98%,总部机关和40个单位满意率达到100%,挂帅组织实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印海同志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这证明了中国化工的组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中国化工满怀期待,充满信心。

  这一年,中国化工开始战略转移,我们成立之初设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双双超过800亿元。为此我在去年7月提出集团公司实施战略转移,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通过内涵式发展,把集团做优做强,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这一任务已成为中国化工人新的目标,新的航笛。

  取得上述的成就,作为中国化工人,我们不讳言骄傲,因为超常规的发展意味着超寻常的付出,是十五万中国化工人用自己的牺牲、信念和勇气,实践了为中国化工建功立业的誓言,也宿命般地背负起了振兴民族化学工业的历史责任。

  冷静地审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展望我们的将来,我们并不轻松。我和班子的同志时刻都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领导和职工的期望,基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更由于我们参与竞争的基础还很脆弱。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我们未出国门就要与世界化工巨头同台竞技;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法则是赢家通吃,强者才能称大,后来也会居上,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才有可能永续经营,基业常青。

  我十分欣赏惠普的创始人威廉•惠勒的一段话,“回顾我的一生,我真正引以为傲的是协助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其他各地企业可以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我认为,这才是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思考的和付诸行动的。要实现打造百年企业的宏愿,就必须回答我们是谁,我们相信什么,我们走向哪里,我们如何到达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是谁……我们的历史证明了我们是创业者,我们想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我们的经营模式是突出主业,求行业领先。蓝星、昊华还有许许多多系统内称得上“老化工”的企业,走过的路都不平坦,都经历过低谷,历经了坎坷,但我们坚信国有企业能够探索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我们顶住困难,抵制诱惑,通过重组联合的策略,采取集中优势的办法,盘活了一套套装置,搞活了一家家企业,形成了中国化工目前参与竞争的基础。

  我们相信什么……我们相信有成就的企业都是有先进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企业。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并将其当作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兴业报国是我们的使命,事在人为是我们的信念,追求成长、敢为人先是我们的行动准则,企业联合起来竞争,人与人依赖着生存。不久前,我要求集团总部机关的同志都来学习、研究以色列文化,是因为抛开意识形态的因素,以色列和我们何其相似!他们内资源匮乏,外强国环伺,但还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团结、进取、开放、创新,创造了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快制慢的发展奇迹。因此我说中国化工人求发展抓创新,志气统其关键!

  我们走向哪里……现在的中国化工,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承上启下的一个关节点上。抓住了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顺应了化工产业整合集中的潮流,我们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稳脚跟。不谋一时者,难以谋长远。我们总说战略优先,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我反复考虑,要说有捷径,还是走学习赶超的道路。世界现存的知名化工企业,都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次的产业周期调整和组织的变迁,可以说,能够在今天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有其道理。那就是他们适应变化的能力已经成为根植于企业内部的“生命基因”,从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产业布局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范式体系。我们要学习他们,只有走出去,搞国际化经营。

  我所说的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做外贸、搞合作,也不是片面和狭隘地“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要在融合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通过海外并购建立国际化经营的平台,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借助外力改善我们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我们的技术实力和装置水平,通过人员的交流培训,培养我们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资融资,把我们的整体或分项的业务单元推向国际市场,实施规范的公司治理,将我们也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我们将如何到达……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工作的主线是国际化经营。这些年我们搞合资合作、引进技术、设立驻外机构、聘用外籍职业经理人,做了一些铺垫,去年成功实施了安迪苏和凯诺斯的收购,目前还在继续推进与其他公司的合作。但这些,只是为整个集团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我们的国际化之路还很长,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发挥我们的特长,实现我们自身的调整和变革。

  简单地说,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围绕与国际企业或者已并购海外企业的接轨,做好企业信息化、职业化培训和引进二手装置设备和技术三项重点工作。企业信息化,技术和投资都不是问题,而是提升和强化管理。信息化工程需要先进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流程和对市场的迅速响应,需要变革传统的管理和作业方式;职业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管理者的素质。应知应会的岗位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还有经验,是必需但还远远不够,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子,要适应变化的组织和新兴的市场,需要员工具备能够超越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引进二手装备和技术,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优化选择。多快好省,拿来主义,这是我们当前在资本性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迅速形成装置生产能力、抢先占领市场、将阶段性成果工业化的迫切任务。

  以上重点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我们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但知易行难,我们要应对的首先是来自内部的挑战,因为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每一步都涉及到我们自身的变革。管理流程的盲肠可能要砍掉,不相关或弱相关的业务、资产将被出售或退出,行政指令要被市场信息呼叫而取代,冗余的岗位和不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人员面临调整,管理者的集权管理会被分级授权取代,项目管理和建设者将由懂技术、会外语的专业人员组织承担,等等。面对变革,面对我们自己发起的变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变与不变,天之大道。不变的,是我们要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发扬光大我们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实现我们对国家、社会和职工长远利益的承诺。变化的,是我们要适应变化,除旧布新,完善自我,正如扬帆沉舟侧畔,又如凤凰浴火重生,开始我们国际化经营的破冰之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监督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ICP13046076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65
中恒电国际信息技术与中国日报社联合设计制作
技术维护:中国化工数据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05/25 11:57:47